十月寒露接霜降,秋收秋种冬活忙。
这是后世阳历十月的农忙口诀,算算阴历的日子,如今幽州也到了秋收秋种的时节。
袁熙和府里女眷相见后,也无颜呆着面对马氏,便抽身出府去找陈珪,商讨涿郡的农忙事宜。
陈珪听袁熙说到蝗虫的事情,略一思索,便即点头道:“公子提醒的好,确实有这种隐患,不得不防。”
“眼下老夫能想到的方法,便是耕种时深翻地面,同时将鸡鸭等禽鸟放到田地中,将其中埋藏的蝗虫卵尽可能吃掉。”
袁熙也觉这种方法可行,便道:“一切有劳先生了。”
陈珪想了想,开口道:“这些日子以来,北新城接纳了数千黑山降兵,据说公子让他们做什么劳动教化?”
“恕老朽直言,这不就是奴隶?”
“这样只会激发他们的反抗之心,真的会让他们心服口服吗?”
袁熙笑道:“当然不一样。”
“劳动教化,做的是劳动,改造的是人心。”
“只有引导他们体会到最初的辛劳,以其所处的立场反省其所犯的错错误,才会让其醒悟如何去做,最终促使他们改变。”
“若只从劳役上下手,而不管他们想什么,将来他们还是会成为山匪流寇。”
陈珪听得似懂非懂,呵呵笑道:“老夫确实老了,不太理解公子想法,不过老夫倒是拭目以待,毕竟最后结果如何,要亲眼见到才是真。”
袁熙笑了起来,“先生说的对,世易时移,一切自见分晓。”
他深知陈珪这种出身大家士族的老人,具备的知识固然十分丰富,但世界观已经成型,想改变他的看法也是异常困难。
不过袁熙本来也没有期望太高,君子和而不同,陈珪只要能发挥他本身的价值,对袁熙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毕竟袁熙的想法太过超强于这个时代,想要找到志同道合知音人,可以说难上加难,若有人能了解他的一小半想法,便足以成为他的得力臂助。
在这点上来看,袁熙的男性谋士武将,对于袁熙的理解和支持,有可能不如袁熙身边的女子。
无论是沮授郭嘉,还是赵云太史慈,虽然他们对袁熙的忠毋庸置疑,但他们的出发点,还是基于儒家,基于君臣之道的大义和自身秉持的信念。
他们的想法,还夹杂着君上臣下,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封妻荫子这些念头,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这些都是这个时代主流的的想法和观念。
袁熙也很聪明地不去触及他们的底线,而是努力寻找自己和他们的共同点,用自己和他们共同的目标,来激励众人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行。
这也是君臣相处之道,人都是有私心的,也都是有自己追求的,虽然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臣真的甘心死吗?
所以晏子提出,君子有道,臣子可以辅佐,君王无道,臣不必辅佐。
依附而不盲从,遵令而不为恶,赵云便是其中典型。
而更激进的,便是张角,朝廷无道,便改天换地,虽死无悔,这是自陈胜吴广起事后,根植于华夏民族漫长岁月中的反抗精神。
千百年以来,华夏子民从来不畏惧天地神灵,若天不公,人必反之,若天无道,人必换之,更何况朝廷天子?
所以袁熙明白,自己的部属也都是有其想法的,自己和他们互相成就,但他们能真正了解自己多少,袁熙也没有报太多希望,即使是麴义赵云,其实对自己的很多做法,也不能完全理解吧?
但这是相对男子来说,女子便有些不同了。
这个时代对于女性的导向,开始慢慢走向以夫为贵,外事由夫君一言而决,所以无论是甄宓还是蔡昭姬,曹宪到吕玲绮,自跟了袁熙后,对袁熙的想法,近乎是无条件的支持。
这是这个时代的局限性,但对这个时代来说却可能是最为合适的,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袁熙才能得到众女甚至算是盲从般的信任,从而让其从各方面支持自己。
袁熙暂时不打算改变这这种状况,他倒是觉得,相比后世,这个时代的女子可爱多了。
这不是说这些女子是毫不动脑傀儡,相反她们比袁熙的部下更能了解袁熙的心意,只因她们荣辱皆系于袁熙一身,自然思考的出发点也是和袁熙高度一致的。
这种看似不独立的想法,却是维系着这个时代家族和社会的重要纽带,虽然也有盲从的一面,当总比后世某些盲目唱反调的好多了。
袁熙很想返回蓟城,但至少秋收结束前,他只能暂时呆在北新城里。
这次数千黑山军来动改造的第一步,就是参加秋收秋种,因为人数众多,很容易出乱子,所以袁熙作须要全程盯着。
如果这种方式能试验成功,将这些贼寇改造成正常人,将来便可以把这种经验全面推行开来,算是利在千秋之事。
不然的话,若是遭遇天灾人祸,这些人还是会变成打家劫舍,为祸乡里的流寇。
袁熙召集众人,足足商讨了数天,才将幽州近期要做的事情安排好。
阎柔也已经募兵回来,他的乌桓铁骑将分出部分常驻代郡,同时参加这次的秋耕秋种,然后去引导代郡的边民半耕半牧,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对抗冰河期牧草缺乏的风险。
赵云则是整兵后赶往蓟城,在安排幽州秋耕的同时,带兵前往渔阳,向东面的右北平和辽西郡扩张,然后依托长城建立营寨防线,同时尝试和辽东的公孙度家族接触。
这是袁熙特意放权给赵云,毕竟接下来两年袁熙攻略的重点会放在徐州,而他的手下之中,目前也只有赵云能够担起幽州。
赵云做事,虽然不能说样样都远超他人,但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待人接物分寸把握的很好,这在接下来和各方势力尤其是公孙度家族的交涉中,是非常重要的。
公孙度家族在辽东势力庞大,以袁熙目前的实力,若和其发生冲突,乃至交战,便会被拖入泥潭,实在是得不偿失。
公孙度此人出身辽东,曾经做过尚书郎,冀州刺史,后被除官,同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时,举荐公孙度为辽东太守。
他个人能力可以说相当不俗,任职后招贤纳士、重用流人,其间中原混乱,至辽东的流民虽达不到长江流域流民数量之多,但也成为主要聚集地之一。
一些山东名士如国渊、邴原、管宁、王烈等皆渡海而来,公孙度手下人才济济,势力最盛之时,辽西,辽东属国,玄菟,辽东,乐浪五郡,皆入其手。
而胡族诸国如高句丽,沃沮,马韩则被其死死压制,苟延残喘,在这点上,袁熙还是很佩服他的。
可以说现在的幽州,一半是袁熙的,另一半是公孙度的,袁熙一直信奉大汉内部矛盾内部解决,若是两边打生打死,让其他势力占了便宜,岂不是让人笑话?
如今幽州西半部,随着田豫阎柔鲜于辅共官乌桓鲜卑,加上一视同仁友好的民族政策,胡汉杂居的形势趋于稳定,但在东半部,局面却极其复杂。
除了公孙度外,还有单于蹋顿,统领着数十万乌桓人在关内关外居住,关外还有东西鲜卑。
而在乐浪郡的东部和南部,则是朝鲜诸国。
高句丽东侧的沃沮,由辽东属国管辖。
辽东四郡便是后来的卫满朝鲜,由公孙度掌握。
三韩因辰韩和弁韩的王都由马韩王任命,故简称韩,曾由汉属乐浪郡管辖。
西南端的独岛上居住着州胡,和鲜卑习性相似。
此时朝鲜半岛的民族除汉地郡县外,大多仍然处于部落时期到邦国时期的过渡阶段,而且从人种来看,无论是从商朝过去的箕子朝鲜,还是秦朝逃民建立的马韩,妥妥都是自古以来的华夏属地。
想到这里,袁熙心里暗骂,后世司马懿这货,不仅灭了公孙家族,还把当地人杀了大半,剩下的人迁回内地,等于直接放弃了辽东,这才让其他属国趁虚而入,建立了本不该属于他们的王朝,简直让人火大!
不过既然自己身在幽州,就不会再让这种事发生,车同轨,书同文,只要接受同样的华夏文化,迟早便会是一家。
但要是有人妄图敢做另造文字,纵容分裂这种断子绝孙的事,袁熙也不介意杀得人头滚滚。
袁熙知道,公孙度家族的事情急不来,有可能自己完全平定幽州,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甚至更长,但却是值得的。
因为一旦占据了朝鲜半岛,就真正拥有了航海扩张的跳板。
在这之前,他还要同沮授郭嘉好好商议,如何利用公孙度和单于蹋顿之间的关系,让其双方互相牵制。
毕竟袁熙现在有个极大的依靠,便是刘协,而作为奉迎刘协的功臣之一,袁熙还是能为两者争取不少名分的。
想到这里,袁熙叫来阎柔,拿出北地边民上贡的幽州特产,派人给刘协送去。
一箱箱毛皮草药,野味兵器被般上车,辅以幽州特产良马,价值之丰厚,连袁熙也有些肉痛。
不过舍不着孩子套不了狼,而且这些东西中最重要的战马兵器,八成会落到自己老丈人手里,也算肥水不流外人田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