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刘培儒的选择
没待苏辰询问,村长便直接说道:“这里面其中十二副棺木,是没能熬过去的那十二位老人的。”
“其中八人家里有点闲钱,便提前为自己备好了后事用的棺木,另外几副没有上漆的,是村里帮忙现做的。”
说着村长又指了指一旁放在低矮长凳上的四副棺木,说道:“这四副则是房屋坍塌时,没能及时撤离的那几位妇女和一名幼童。”
“嗯,”苏辰轻轻点了一下头,装放妇女幼童的四副棺木四周,围着的村民最多,也是哭的最伤心的。
这个时代,超过六十岁也是长寿之人,故此就算老人无法熬过去,家人也早有心理准备。
但年轻的不同,还有大好年华却英年早逝,始终会多增一些悲伤。
“为我取三炷香来,”苏辰视线环顾一圈,开口说道。
“贵人请,”村长为苏辰取来了三炷做工粗糙的香,点燃之后才递到苏辰手中。
苏辰没有一一为眼前的棺木上香,只是对摆放在前方的一副棺木前上了三炷。
开口喊道:“张鹤译!”
“臣在,”张鹤译从人群后方挤上前来,站在苏辰身后抱拳说道。
苏辰面色平静缓缓说道:“事后你安排人做一下统计,凡是此次灾情中,家中有年轻人意外离世,除了朝廷一开始制定的补贴,再额外增加粗粮百斤,细粮二十斤,煤炉一个,蜂窝煤五十个。”
此次灾情到来,工部赶造的普通煤炉,已经大量走向了百姓家中。
普通煤炉的定价,自然不会如同销售给世家官吏的那样,做工豪华定价也是老高。
走进民间的煤炉,都是怎么简单怎么来,怎么耐操怎么来,苏辰给的定价是百文一个。
同时配套使用的蜂窝煤是一文钱两个!
煤炉百文一个,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虽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但对于大部分百姓家中而言,却还在承受范围内。
主要只需购买一个便可一直重复使用!
同时第一次购买煤炉,苏辰还免费送蜂窝煤十个。
十个蜂窝煤不贵,也就五文钱,随便吃几碗素面都是这个价。
但在很多人眼里,这就是免费送的,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所以当煤炉一问世,立即遭到了大量百姓的购买。
现如今工部为了能尽快赶造更多的煤炉出来,都已经从民间招录了大量的工匠,日夜赶工。
听到苏辰的安排,张鹤译没有立即说是,而是反问了一句:“是按户籍来?还是按此次灾情死亡人口来?”
苏辰一听神色微微一愣,紧接着一叹说道:“粮食按人口来,煤炉和蜂窝煤按户籍来。”
“是!”张鹤译这才应了一声,退了回去。
苏辰在樟村,呆了不到半个时辰,便离开去了下一个村子。
苏辰离开樟村时,村长恭恭敬敬的陪同将苏辰送到了村口。
全程都没有提一句,什么让苏辰等人留下吃口饭啥的。
因为村长知道,眼前这位可是正儿八经的贵人啊,就自己这村里的粗茶淡饭,八九不离十是吃不惯的。
若是强行留下,反倒起反作用,还不如恭恭敬敬的将大神请走。
他好我好大家好!
离开樟村之后,苏辰一路上又途经了好几个村子。
其情况都和樟村差不多,但好在朝廷准备的还算充足,房屋修缮这一块弄得差不多了。
不用担心有人继续居住在坍塌漏风的房屋中,从而导致二次伤害冻死人。
只是各个村里的老人,大多都没能熬过这一灾。
让人惋惜不少!
苏辰一路走走停停视察了不少村子,直到酉时左右,一直跟在苏辰身后的东宫属官齐正周突然开口说道:“殿下再继续往南十里地,便是城皇坡了。”
闻言苏辰抬头望了一眼天,开口问道:“城皇坡一旁是不是有个村子,叫城隍村?”
“有一个,”齐正周回答道:“还算是一个大村,有户籍三百六十八户,总人口一千二百多人。”
苏辰看了齐正周一眼:“你怎么对这个村子这么了解?”
齐正周笑道:“当时朝廷要圈这块地的时候,城皇坡这一块便是臣负责,所以臣熟知一二。”
苏辰一听面色一笑,想了起来。
自己刚在工部发现煤矿一物的时候,便派人四处寻找煤脉。
后来在一次议事的时候,得知城皇坡有煤。
便立即派出了专业人员前往勘探!
这不勘探不知道,勘探一下吓一跳,地底煤矿储存极大。
苏辰当即二话没说,便上报了老爷子!
老爷子更狠,当天就下了一道旨意,因军事用地,朝廷打算圈一块地。
也是立即召集了百官,拿出了地图,大笔一圈,一块方圆占地三十多里地的红圈就画了出来。
将有煤矿的地方划的干干净净!
占地三十里,里面牵涉村庄多达数十个,六家世家,世家佃户无数。
其中京都刘家势力最大,也就是户部尚书刘培儒的家族。
同时被划入红圈的土地,也是刘家最多。
圈地完毕之后,此事依旧苏辰负责。
百姓佃户不用多说,该干啥干啥!
但世家不同,哪怕是朝廷也没有办法随便拿人家的地。
于是第二日一早,苏辰便让人通知了占到地的六家的家主入宫面谈圈地一事。
当时煤可大规模使用一事,除了苏辰和老爷子,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哪怕是身为户部尚书的刘培儒,听苏辰提过一嘴,但也并没有放在心上。
毕竟这玩意刚面世的时候,可是毒死过不少人的,有前车之鉴摆在那里。
并且有煤的地方还不产粮食,或者产量极低,恨不得连佃户都养不活。
所以几家的家主,对这块地并不看重!
于是想着既然朝廷要用,便做个顺水人情讨皇室一个好,便大大方方的卖给了朝廷。
当然该赚的银子,这群货是一点没少要。
其中唯有身为户部尚书的刘培儒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但最终思考再三,选择了沉默。
甚至最后连买地的钱都没要,选择了直接捐给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