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秘密聚会,汉臣结党
“公子,您这是要……”离开尚书台之后,阎象终于还是没忍住,他实在理解不了自己这个主公想做什么。
感觉自从在徐州被刘备率军堵截了一波之后,整个人都像从里到外换了一遍似的。
要不是容貌变化不大,语气声音等很多细节也确实没有变化,他真的要以为自家主公出了什么意外。
之前在徐州敢求到陈登父子头上搞利益交换在阎象看来已经是有些异想天开不可思议了,结果自家主公在听说袁绍剿灭了公孙瓒之后非但没有往河北去投奔兄长的打算,反而一头扎进了曹操势力的心腹地带——许都。
本来阎象以为进许都只是为了了解现在朝堂的局势,按道理说低调一点问题不大,结果没想到先是拜访了董承这个国舅,紧接着转头就来尚书台见荀彧,还公然大放厥词要求曹营核心上门来请。
那可是如今的大汉司空,论官衔仅次于河北袁绍的存在,以如今曹袁两家的关系,自家主公这一趟说是孤身深入敌后也不过分,结果居然还公然跳到对面主公脸上,这是想干嘛?
“难道主公想在许都搞一波大的,刺杀曹操?还是说准备制造混乱给他兄长创造机会?可看他的态度也并不像是希望被他那个大哥捡便宜的样子啊?”阎象左思右想实在是想不明白,最后还是决定直接挑明了问。
也就是这段时间相处下来感觉自家主公变了不少,阎象才有这个胆子直接问出来。否则要是换了以往袁术那个嚣张狂妄的性格,阎象是绝对不会这么轻率的表露自己的不解的。
“别问,山人自有妙计,既然敢放话让他们上门来请,我自然是有方法的。”袁数淡淡一笑,并没有细讲。
这个时候,就要看两件事情了。
一,是董承的办事效率,二,则是曹操那边校事府到底能不能和后世那几个臭名昭着的特务机构媲美。
此事若成,他接下来就可以安安稳稳的等着官渡之战再收割一波命运点了。
……
两天后的夜里。
许都城,某不知名酒肆当中。
一道鬼鬼祟祟的身影摸了进来,待得在烛火之下露出真容,却不是刘备是谁!而在酒肆当中,还立着一个笑吟吟的人,正是当今国舅、车骑将军董承。
迎面撞见董承,刘备并不吃惊,只是拱手一礼:“董国舅。”
董承微微颔首,第一时间望向刘备身后:“玄德此来,身后可有尾巴?”
说起来这事儿还得多亏袁数,这两天三番五次在他耳边强调要小心曹操手里的校事府,以至于整个国舅府上下分外戒备,如今要谋大事的董承自然更加多了几分小心,可不会再像先前一样毛毛躁躁。
“国舅放心,我二弟、三弟全程跟在身后,但凡有可疑目标出现立刻就会予以干扰,但直到我进入此地,并没有发现有人盯梢。”
对于刘备那两个义弟的武力水平,董承还是有所了解的。因此在再度探头出去打量了一圈,确认街道上寂静无人之后,方才引刘备通过一小段地道进到了提前准备好的密室当中。
密室内早有几个身着斗篷的人在等候,见董承终于落座,这才有一个年轻人屏退家仆关上大门,然后才示意众人可以卸下伪装。
“董国舅,玄德公。”几人纷纷行礼,然后一一通名,却正是王子服等几人。
“几位今夜前来,承感激不尽。只是几位身后都没有尾巴需要处理吧?”知道了曹操手里捏着校事府,董承比以前更多了几分小心。
几人纷纷解释,均是各有办法,大体应该不会被察觉异样,董承这才点点头,松了口气。
如果真如袁数所说,他们的计划早就被曹操察觉,那恐怕他真的要考虑一下弃车保帅,不过如今看来,情况还没有发展到最恶劣的程度,那么能多保留几位心怀汉室的忠臣总是好的。
“董国舅,这位后生眼生的紧,留在这里……”董承正准备有所动作,旁边越骑校尉王子服倒是盯上了一言不发的袁数,脸上隐隐有些不豫之色。
董承刚要解释,袁数伸手拦住了他,冷笑一声:“就凭两件事,晚辈就有站在这里的资格。”
见王子服一脸不服气,袁数也不动怒,继续冷冷道:“首先,我有办法接近曹贼的核心决策圈,这一点,在座诸位有哪一位做得到?”
“这……”王子服张了张嘴,却不得不承认他讲的很有道理。事实上,他们这几个连进曹营核心圈的资格都没有,否则也不会轻易就被董承煽动。
“其次,这样东西,够不够我坐在这里?”说着,袁数亮出了手里的玉佩,上面那个“袁”字在烛光中晃的密室里的众人一时有些目眩。
“汝南袁氏?袁本初是你什么人?”最先收摄心神的反而是跟着董承进来的刘备。
“哼,我那大哥不提也罢。只是不知道各位对于晚辈能在这里,可还有什么异议没有?”
“不敢不敢,袁公子请。”种辑和吴硕很有默契的一左一右拉住了王子服,果断选择低头。
汝南袁氏愿意入局,无论是袁绍的意思还是那些遗老的意思,对他们来说都是天大的好消息,这种时候怎么能让王子服这个二百五把人往外推呢。
见众人都无异议,董承这才一脸沉重的解下腰间的玉带,然后面色沉痛、小心翼翼的将玉带内侧抽出的一纸血书展开放到了案几之上。
除了早有猜测的袁数冷静的站在原地不动之外,其余六人均凑上前去,全神贯注的盯紧了这份血书。
——“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
——“近日操贼弄权,欺压君父,结连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不由朕主。”
——“朕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卿乃国之大臣,朕之至戚,当念高帝创业之艰难,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轸灭奸党,祖宗幸甚!”
——“破指洒血,书诏付卿,再四慎之,勿负朕意!”
——“建安四年秋十月诏。”
此书一出,在场六人的脸色均是一连数变,气氛陡然沉重起来。
唯独袁数心态悠然,在一旁不以为意,冷眼旁观。
嚯,这就是衣带诏么……
求收藏,求推荐,求追读,另外解释一下,衣带诏的时间线略有调整,和正史有所出入,勿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