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以庐江为棋局,领教周郎风采
“嘿嘿,若然没有我现在插手其中,恐怕子扬这一次来,大概率是没办法得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的。以曹司空的性子,若是子扬前几日去拜访,能得到的恐怕只有空头支票罢了。而没能得到曹操的承诺和支援,仅凭庐江,恐怕在小霸王面前支撑不了多久吧?”
“嗯?”
“而等到庐江城落入孙策之手,那……到了那个地步,子扬与刘勋太守依然免不了要选择投曹,只是到时候恐怕就不是今日一般的投诚,而是逃难了呀。”
“袁兄的意思是,哪怕有我在其中出谋划策,庐江城依然坚持不了多久么?”刘晔脸色并不是很好看。
孙策和周瑜固然算得上一时俊彦,但他刘晔自问也不会差得太远。虽然刘勋勇武不及孙策,手底下的兵员质量也比不过江东兵精将勇,但庐江毕竟也算得上一座坚城,更兼物资充沛,想要坚守一段时间应当不是什么难事才对。
“呵,子扬既然刚刚有所提及,想必也是明白,如果江东卑辞厚礼结好庐江,刘勋太守显然大概率会被他们迷惑。而到了那个时候,如果他们建议刘勋太守去攻取上缭城,子扬觉得,刘太守会不会答应呢?”
“上缭城么……”刘晔一时默然,毕竟相比起来,上缭城确实像是一个好地方,更重要的是,随着袁术残部的涌入,庐江内原本颇为充沛的粮草已经有了难以为继的苗头,再加上外来部队和本土武装的摩擦,庐江的内部矛盾也已经在潜滋暗长,这个时候攻打上缭,似乎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呢。
但如果放在孙策对庐江早有图谋的先决条件下来看,这个由江东给出的提议似乎就有些笑里藏刀的味道了。
“在完成了调虎离山之后,以子扬的智略,在早有准备的情况下,快速攻下一个空虚的庐江,想来应该不算什么难事吧?届时倘若刘勋太守尚未攻克上缭或者刚刚攻克上缭,结果后方传来江东偷家的消息,你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袁数是笑着说完这段话的,但他的笑容在如今的刘晔看来却格外恐怖。
如果江东真的按照他所说的环节一步一步走下去,刘晔自问自己在事先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确实很有可能和刘勋一起结结实实的栽进江东提早挖好的大坑里。
而按照袁数的说法,进了这个坑,再想从里面全身而退那可就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了。
刘晔细思极恐,背后冷汗都出来了。若非眼下袁数就站在他面前侃侃而谈,他多半得觉得这怕不是曹营细作秘密送回的……关于江东如何进取庐江的战略企划书了。
这会儿他脑子里最直接的想法,就是赶快赶回庐江,阻止刘勋傻乎乎的掉进江东为他们挖好的大坑里!
对此,袁数当然不会阻止,但他还是委婉的给出了更合理的方案。
毕竟刘晔人都来了许都,怎么也得先取得曹操的支持再回庐江啊,否则单靠庐江一郡之地,在没有后续支援的情况下,早晚要被江东拿下的。
袁数自己的未卜先知,能帮的可也只有这一次啊!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走下去的话,孙策可以说是一战就顺利拿下庐江,以至于周瑜和鲁肃到底有没有事后安排其他备选方案无人得知,如果这一次庐江能躲过一劫,江东接下来会采取什么手段,他袁数一样是两眼一抹黑啥也不知道。
等到刘晔急匆匆的离去,袁数这才幽幽叹了口气。
真是可惜啊……
周瑜这个早就对孙策死心塌地的也就罢了,他好歹也是个穿越者,结果连鲁肃都没捞上,还是让这位大牛义无反顾的投奔了江东。
刘晔虽然也还不错,但和鲁肃这样真正在三国时代纵横捭阖证明过自己的一流谋士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一想到曾经鲁肃也算是在袁术麾下供职,却被原主弃若敝履一般扔给了江东,袁数就觉得心口一阵疼痛。
既然注定无法得到,那他自然也要调整方略。
至少,决不能让孙策顺利攻下庐江,然后引发江东兵锋威胁许都,为了解除威胁郭嘉暗中策划刺杀,最终导致小霸王孙策因刺杀负伤最终去世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发生。
江东,可也是袁数这会儿计划里相当关键的一环,他压根儿就没打算让那位大名鼎鼎的孙十万同学轻易上台。
诚如历史上孙策在临死时所言,论进取天下,孙权不如孙策,但若论保守江东、割据一方,那可就是孙策不如孙权远矣。
一想到后来的五胡乱华,袁数就感觉有些抑制不住心头的怒火,自然也就不打算让孙氏安安稳稳的割据江东上百年,大大拖延统一的进度。
正当这壁厢刘晔在司空府和贾诩程昱等人唇枪舌剑之际,早就把目标指向庐江的江东也开始了他们的行动。
虽然此时的江东还不知道他们的行动在刘晔眼中已经成为明牌,这一次的行动也并非他们原先安排好的计划,但在得知刘晔离开庐江的时候,周瑜和鲁肃快速统一了意见,希望孙策能将计划提前,而已经被两人才华折服的孙策自然不会反对,于是乎……
又到了知名龙套出场的环节啦!
长江之上,此刻倒也颇有几分汪洋浩瀚、汹涌澎湃。
一艘小型楼船上,一个文人打扮的青年正站在船头,眯着双眼眺望北方。
此番二度出使庐江,被他视为自己崭露头角的一次大好机会,而三兄弟的名声,也将从自己这个大哥开始打响。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他能按照计划顺利说服刘勋的前提下。
倘若计划成功,那么刘勋本人或许有机会逃过一难,但他治下的庐江以及麾下的数万甲士,都将成为江东的一份子,为江东霸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他,自然也将成为此次行动的重要功臣!
“就让我诸葛瑾,来开创诸葛氏的新辉煌吧!”
是的,这位主动请缨渡江北上的,正是诸葛三兄弟的大哥诸葛瑾。
说起来,当初选择投靠孙策,还是他们三兄弟共同商量得出的结果。
犹记得,当时是二弟诸葛亮一锤定音。
——“江东孙策手下武将如云,谋臣如雨,却唯独缺少一个言辞锋利、能为主公合纵连横的论客!”
——“而这,恰恰是大哥的长处!若然能投靠孙策并在其麾下崭露头角,以孙策周瑜之能,辅以兄长之辩,必然能开创一番事业,而兄长也将被委以重任,成为江东的栋梁之材!”
只不过,当初这美好的愿景,在如今看来,多少却有些……
就如今的境况,还谈什么栋梁之材?
诸葛瑾露出了有些自嘲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