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高压下的暗流
哦对了,还有……陆抗,陆逊的这个儿子,可也不是寻常人物啊!放在三国末期,这位也是难得的将才之一呀!
——继父之志,护吴周全。
——破晋军分进合击之势,牵晋军主力之实。
——各保分界,无求细利。
——心怀若谷方君子,秉节守谦真名士。
——计出慰公瑾,策成效孔明。
而陆抗的两个儿子,同样在历史上也算得上熠熠生辉——便是当时名噪一时的陆机、陆云兄弟俩。
他俩降晋后赴洛阳受官之时,时人甚至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评,只可惜后来卷入八王之乱,也没能落个善终。
当然了,如今陆逊被他拐带到曹操阵营,这些原本的时空当中也该是几十年之后发生的事情……如今恐怕连能否发生都要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了。
“未来的事情,伯言何必如此在意?我等虽然号称窥测天机,所能看到的也不过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罢了,若是伯言愿意相信,那它就可能会变成真的,伯言若是不信,便不过是我等闲人一句空谈罢了。”袁数轻声一笑,将这个话题带过,“相反,伯言的父祖,那才是让我等山野闲人也为之震动啊。倘若小道没有记错,伯言的高祖曾任尚书令,乃祖陆纾,出身华亭陆氏,曾仕守城门校尉,尔后便是其弟陆康,官至庐江太守,最终却算是间接死在孙策手上。而也正是自打季宁前辈殒亡的时候开始,你们陆家那所谓江东四大家族之一的地位……便算是正式名存实亡了。”说到这里,袁数不无遗憾的砸了咂嘴,言谈间流露出难掩的少许惋惜遗憾之情。
“所以,若是小道不曾猜错,伯言所说的第二桩大礼,恐怕便是整个陆氏的倾力支持了吧?”
陆逊闻言,脸上也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不错,陆家虽然不复往昔,但毕竟也在江东盘根错节多年。而这,也算是某的一个不情之请,先生既然知道那位的身份,还要烦请道长替我带个话,若是那位有意,我陆伯言与整个陆家都愿意听从他的命令。有了我这陆氏一门的帮助,能带来的价值岂不还要胜过那江东地形图?如今他既然不曾表明身份,想来应该得不到来自家族的支持,面对颍川士子的时候,没有宗族的支持,难免是要吃亏的,因此,我陆氏愿意为他补上这一块短板,只求能跟在后面喝点汤水。怎么样,这份诚意,可算得上第二件大礼?”
“这倒是足够有分量啊。”袁数点了点头,心里也是暗自吃惊。
看来还是他低估了这些古人的智慧啊……
曹操固然是一支作为老板的优质潜力股,但从谋士的角度来看,他自己的身份又何尝不是这些大家族下注的又一个选择呢?
在这个时代,背后的宗族如果够强,所能带来的裨益是没有经历过宗族时代的现代人难以想象的。
这可是东汉末年!
承接其后的魏晋时代,就是这些高门大阀左右一切的年代!
那些高门豪族所蕴含的能量,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譬如汝南袁氏、弘农杨氏……
乃至稍次一等的清河崔氏、太原王氏、河北颜氏、河内司马氏、琅琊诸葛氏以及所谓的江东四大家族等等……
这些门阀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共同织成了一张恐怖的大网,不仅垄断了仕途,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甚至垄断了一切。
而在三国时代,这种现象最为明显昌盛的,便是孙吴治下的江东。
哪怕陆氏早已没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背后的底蕴可不是说说而已。
“这件事情,我没办法做主,只能承诺会告知那位。当然,我相信那位应该也不会拒绝陆家这一片心意。”袁数脸上露出了微笑,当然,他自己当然不会介意。
无论是想在曹营自成一派越混越好,还是存了未来拉出来单干的念头,能多一个有家底有人脉还出人才的势力愿意投资,总是好的。
当然,他也还有他的问题。
“其实,讲实话,就如同伯言对那位的身份充满好奇一样,小道倒是对陆族长还藏了什么大礼也充满了好奇,不知伯言可否为小道解惑?”搓了搓手,袁数挤出一个腼腆的笑容,话锋一转便将话题扯回了正题,“如今这般看下来,伯言准备的大礼算得上一件比一件珍贵。先是江东六郡的地形图,尔后是整个陆氏的帮扶,那这第三件嘛……”
“第三件宝物……”陆逊露出了一个坏坏的笑容,压低了声音,“那就要看曹公对那位江东小霸王的首级有没有兴趣了。”
嗯哼?
孙策的性命?
袁数一怔,脑子里念头急转,马上就意识到了是个什么情况,若非陆逊当面,只怕就要哑然失笑。
好家伙,孙策统一江东也没几年吧?这些年这是得罪了多少本土豪强啊?怎么搞的跟个筛子似的四面漏风,随便拎个豪族出来都有办法联络死士取他性命?
没等他给出反应,陆逊那边已经自顾自的说了下去,“在江东,如今想要这位小霸王性命的人可并不少,偏偏这位小霸王仗着自己天资横溢,武道修为在同辈当中也算得上出类拔萃,又对打猎有着近乎偏执一般的狂热爱好,以至于养成了在打猎时几乎不怎么带亲卫的习惯,这个习惯在如今的江东高门里面可不是什么大秘密。因此,倘若曹公有意,只要稍加部署,甚至都用不着我们陆氏出面,只要给那些死士杀手们提供一些便利条件,足够他孙策成为别人的猎物,殒命江东,只不过……此事事关重大,道长最好还是报知曹司空再做决断。”
陆逊这番话让袁数的眉头不经意间也是微微一挑,心里顿时也犯起了嘀咕。
事实上,在来江东之前,袁数就很清楚……
在江东,孙策的仇家很多,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结合孙策过往的履历一看,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
譬如,在孙策征讨严白虎的时候,严白虎连战连败,眼看着要支撑不住了,于是派弟弟严舆去找孙策求和。
按照严白虎的意思,能谈得拢自然最好,实在谈不拢,他们严氏兄弟大不了认栽。
哪曾想,孙策压根儿就没给谈判的机会,直接用手戟割掉了严舆的首级,还挂在旗帜上耀武扬威,把严白虎气得够呛。后来严白虎独木难支之下无奈投降,结果当场也被孙策无情格杀。
这么毛糙粗暴的行事,自然让严白虎残存的心腹余党对孙策恨之入骨!
偏偏孙策对此完全不以为意,每征服一郡一城,尽管周瑜等人多次劝说,但他依然延续着这粗暴的风格,结怨自然也就越来越多。
可以说,从这些事例当中就能看出,孙策虽然确确实实武艺高强,在武道上的天赋放眼如今的江东也是罕逢敌手,但这年轻人却完完全全是个不知道武德为何物的主。
虽然说年轻人不讲武德偷袭老同志可以理解,但不代表可以像孙策这样肆无忌惮的跳脸。
因此,除了严白虎余党含恨忍辱在暗中引而不发之外,如许贡、刘繇等同样在本地经营了许久的豪强被孙策一扫而空之后,其残留下的门客死党也同样对不讲武德的孙策含恨在心,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