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使者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递给张让,然后拱手一拜,说道:“公公,我家主公蒙公公举荐之恩,在前些时日亲率大军出山征讨西部鲜卑所部和南匈奴所部。我主武都一战阵斩十余万南匈奴所部和西部鲜卑所部战骑,俘虏两万余匈奴铁骑并攻克武都城,此战歼灭南匈奴所部主力铁骑重创了所部,可谓是大获全胜;同日我主大将徐晃在龟兹、圜阳圜阴一线阵斩匈奴铁骑万余,攻占龟兹城、圜阳城和圜阴城,此战割断匈奴铁骑南下之路,可避免匈奴铁骑作乱并州;在下前来洛阳之时,我主已经率领大军直往匈奴汗庭美稷而去,想来此时应该已经攻下美稷城占据河套之地俘获匈奴之众了!”
“什么,此言当真!张将军竟然如此骁勇,果真是阵斩了十余万胡骑还收服了匈奴之众?”
张让虽然想到了张燕给他送这么贵重的礼物肯定是有大事要他办,也想到了以张燕的能力肯定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可是他怎么也没想到张燕竟然在并州做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一战把西部鲜卑给打崩了还顺便把南匈奴给打没了,张燕顿时有些懵逼了。要知道自从上次北伐鲜卑失败之后,大汉边境年年战乱,西凉之地羌胡时常作乱,幽州和并州之地鲜卑、乌恒等族也是时常南下侵扰,除了幽州公孙瓒那边偶尔会传来一些捷报,别的笛梵经常都是战败求援的,可就算是公孙瓒那边传来的捷报,也不过是一些小胜罢了,一场能够决定攻守大势的大捷都没有。
张让万万没想到张燕不动手则已,一动手就直接来了一个大的,直接打出了一场足以改变并州攻守大势的大捷,这样的大捷足以称得上是大汉近几十年来少有的大胜了,这样的战功已经足以拜将封侯了!!!
张燕这是特么的要上天啊!!!
张让想想这张燕乃是他举荐的大将,张燕取得的大功无论怎么说也有他的一份举荐之功在里面,张让就忍不住有些激动。之前他在朝堂之上虽然十分得势,但那多是因为皇上的宠幸而已,怎么也逃不过幸进之名,而且他的地位也不十分牢固,只要他一失宠便会落入万丈深渊之内。不过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如今有张燕的大功在此,有张燕率军在外和他互为奥援,谁还敢说他张让不过是一个幸进之辈,谁还敢小觑与他?
张让除了为他自己高兴以外,还有一些意思是为刘宏高兴,要说在这个时代谁对大汉对刘宏最为忠心,张让肯定能够排在前列。刘宏能够威慑天下这么多年,也不是一个迂腐之辈,要是张让不忠诚的话,刘宏也不会这么信任他了,而且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张让的一切权利都来自刘宏来自大汉,若是刘宏或者是大汉没了,那张让便会失去一切。张让深知这一点,所以他虽然有些贪财,但是他对大汉对刘宏的忠心确实毋庸置疑的,这两点并不冲突。
当今天下不宁,处处都有战乱发生,汉灵帝刘宏已经着急的是夜不能寐,如今张燕的捷报传来,这也能让刘宏轻松一些,也能让大汉喘一口气了,张让想到此处,心中也是十分欣喜,毕竟刘宏能够活的长久一些,他的权势便也能稳固一些。
张燕使者不知道这短短的时间之内张让便想了这么多的事情,听到张让的问话之后连忙回道:“公公说笑了,如此大事,在下岂敢妄言,这两日之内捷报定会传到洛阳!”
张让冷静下来之后,也知道自己有些失态了,这么大的事情肯定没办法作假,张让也不相信张燕敢用这么大的事情来欺骗他,欺骗他这对张燕来说也没有任何好处,张让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好,你主立下如此不世功勋,真乃我大汉之福也!你主不愧是朝廷栋梁,如此一来,这也算是没有白费我费劲这么大的心力来向陛下举荐你家主公了。你家主公做下如此大事,又让你先来见我所为何事,难道还怕朝廷不会封赏与他不成?”
使者回道:“回禀公公,我家主公虽然立下大功,但是更加担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啊!我家主公出身黄巾,本就为天下所不容,后来得公公举荐之恩,得以以护匈奴中郎将之位偏居雁门之地,不过如此一来,却更是惹得朝廷诸公和并州军不快,恨不得将我家主公除之而后快!”
“先前朝廷诸公没有反对我家主公任职护匈奴中郎将之事,除了公公的举荐之外,也有朝廷主公想要借助西部鲜卑和南匈奴两部的实力来消耗我家主公实力的原因,可是现在我家主公以一己之力将西部鲜卑重创将南匈奴所部收降,朝廷诸公的算盘算是打破了,难免这些人不会做出什么人神共愤的事情来啊,我家主公对此十分担忧。”
“如今我家主公和并州军同居并州之地,并州军对我家主公占据雁门之事也有不小的怨气,河套草原毗邻并州军的防区又牵扯到这么大的利益,难免并州军不会出兵北上扰乱我家主公的大计。如今河套之地虽然被我家主公平定,但是河套之地毕竟才刚刚安定下来,其中还有很多不安的因素,若是并州军贸然北上难免会滋生一些事端。西部鲜卑所部虽然被我家主公重创,但是毕竟元气未失,步度根狼子野心嚣张跋扈,极有可能会卷土重来,若是河套之地别生事端,到时我家主公难以抽出军力前来应对鲜卑大军,极有可能会先胜后败葬送如今的大好局势啊!”
“如今我家主公虽有小胜,但是之后的处境却会更加的困难,我家主公思来想去也没有解决此事的对策,只能让小人前来拜会公公,请公公为我家主公做主了!还请公公在陛下面前为我家主公美言几句,我主愿意和公公共享河套之地的收益,日后也会唯公公马首是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