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的数学,比如说简单的数数和加减乘除,是非常实用的知识。
训练说话,培养她们更擅长与人交流的能力,对她们将来离开这个小山村,是有很大帮助的。
当然,识字学习在明霞看来同样重要,只是,识字学习如果被其他人看到,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明小丫自己就是一个大文盲。
又怎么可能教女儿们写字呢?
相比起来,数学和说话,这两个基础的知识,更容易隐藏在实际的生活应用中。
「来,咱们一起来数数看,我们这里有几个人好吗?」
「……」
「1,2,3,4。对了,我们现在这里,有四个人,这就是四。」
「……」
「现在再来,二花,你来数数看,那个位置,有几块石头。」
「……」
幼儿数学,基本上就是身边的数学。
用身边的实物,来给学习的孩子们引入最基础的抽象知识。
第一堂的数数课,除了三花还迷茫地打酱油,大花和二花已经能流利地数到一百了。
这一天的拔草学习,她们与自家娘的交流说话,也许比她们从生下来到现在还要多。
明小丫没工夫跟她们说话,每天全家最早起来,最迟睡觉,这让她与孩子们的日常交流,大多停留在「吃饭了」,「补个衣服」,「快去打猪草」这些很简单的用词上。
这种家庭环境,也限制了这三位孩子的语言的发育。
学习完简单的数学,明霞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导她们如何用更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和说话上。
唯一可惜的是,她们用的是有点拗口的方言。
但同样的道理,明小丫不可能教导她们普通话。
不过,明霞觉得,只要让她们运用更多词彙,学会更好的交流和表达,用什么语言发音不重要,说出来,懂得说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普通话,完全可以等推广到铁屋村的时候,当第二语言来学习。
第21章 喝水和借粮
◎孩子们送水◎
「叮咚,开启劳动时间计时,劳动时间六十分钟,获得一工分。」
「叮咚,开启劳动时间计时,劳动时间六十一分钟,获得一工分。」
「……」
购物系统的提示消息,总共响起了四次,终于让明霞清理完生产队分配给她的五块种植地瓜的梯田。
前面两个小时,她还有力气与三位小朋友说说话,教导数学和语言,但后面两个小时,她气劲不足,也不打算一天灌输太多东西,直接让她们自由玩去了。
等到最后,明霞的小腿肚发软,基本上是又累又饿,直接跪坐在地上。
剩下的工作,她也只能半坐半趴着,拔完自己身边的草,再挪到其他地方继续。
这种状态,可比自己当初跑马最后一公里,还要艰难。
等第四次提示音响起来,明霞放下手中的活,松了一口气,直接靠在梯田旁边的土壁上,闭上眼睛休息。
她们中午是没有午饭的。
大部分铁屋村的村民,还保留着早晚两顿的习惯,飢饿是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份子。
日头偏西南,大约是午后三四点钟,明霞任凭山风吹拂,仿佛这样就能带走满身疲倦。
大队可以拿到六个工分。
而购物系统则精准的按照小时计算,她拿到四个工分,有一块二毛钱的价值。
明霞每一次算一遍收入,都会被这六十年来狂涨的通货膨胀给气得脑门生疼。
她才是真正物价飞涨,工资没涨的血淋淋受害者。
她这叫什么金手指。
如果是用六十年后的工资,买这个年代的商品,那才叫真正的金手指。
自己这压根就是一点一滴,比搬砖工人更辛劳地攒出来的血汗钱。
明霞正在考虑这一块两毛钱的用途时,突然手臂被轻轻碰了一下。
明霞睁开眼睛,看到大花领着两个妹妹,蹲在她身边,歪着脑袋看着自己。
大花因为最为年长,明显比她的两个妹妹更懂事,她担忧地看着明霞,手里装着水的竹筒,递给明霞。
「娘,这水是找二姑奶奶讨火烧的,可以喝。」
明霞这两天还一直保持着喝煮沸开水的习惯,坚决不喝生水。
这个年代,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寄生虫疾病是十分普遍,这与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直接饮用生水,也是寄生虫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她也知道明小丫以往二十多年,都是直接从山泉里接水喝,如果有寄生虫,该有的都有了,估计都繁殖不知道多少代了。
但是,知道是一回事儿,让她改变自己的习惯又是一回事儿。看到没有经过加热沸腾,一百度高温消毒的水,即便是山中流出来的清泉,她也没办法直接饮用。
这种矫情的行为,只能说,她的强迫症,暂时没有屈服于现实环境。
想要自己带水,可惜又缺工具。
明霞什么都缺,缺少锅具,缺少水壶,下山的时候,只能用水灌了饱,然后带了一竹筒的水下山。
竹筒笨重,装的水分量也不多,还要提供给四个人喝。
在太阳底下劳动了四个小时,明霞早就渴得厉害,但她也不敢使劲喝水,而是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拿里面的水润润喉咙。<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