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公粮上交和分粮食之前之前,这些屋子才会堆得满满的。
属于集体的地瓜米,就堆放在第一间库房最角落的位置,用一种浅棕色的麻袋子装着,垒在一起。
据明小丫所知,一袋地瓜米是二十五斤。
这种麻袋子,也是铁屋村妇女们用织布机编织出来的,可以用来算工分。
编织袋子的纤维原料,来自一种名叫麻藤的藤本植物,它的藤枝韧劲很足,无论是拉扯还是切割,都不容易弄断。
採集新鲜的麻藤,经过暴晒,可以用手撕成麻藤线。编织成布之后,再手工缝纫成袋子,用来装米粮干货。
与普通麻袋不同的是,麻藤有一种特殊的气味,粮食干货保存在麻藤编织的袋子,比放在普通的袋子里,更不容易长虫发霉。
不过,麻藤的藤枝纤维很硬,表面更粗糙,因此纺织城的布料,并不适合制作人穿的衣服。
这种麻藤袋子,也是铁屋村的一种商品,可以直接卖给乡里的粮食站。
因为麻藤的植物纤维更粗,因此纺织的速度比衣布兰更快,三个麻藤袋子,就是一个工分,这也是铁屋村妇女的一个十分工分来源。
明霞用麻藤袋子借走粮食,这麻藤袋子,可不能私自昧下,最后还是要归还集体的。
仓库里的地瓜米,被晒得干干硬硬,五十斤的分量,装了两个麻藤袋子。
明霞估算了一番,觉得自己靠明小丫这生病尚未完全好转的身子骨,想把五十斤的粮食扛到位于半山的老猎户屋子,难度真不是一般大。
就算能硬拖上去,自己这半条命就要瘫了。
「二伯,」明霞既然知道自己不行,也就直说了,「我前阵子生病刚刚好,这五十斤的粮食,我也扛不动,我打算今天先领二十五斤,等明天记工分的时候,再来取剩下的。」
明发云也知道明小丫的能力,点头同意了她的想法。
看着明小丫两只手费力地抱着二十多斤地瓜米,明发云背地里摇了摇头。
他这远房侄女,接下来寡母的日子,真是不好过。但凡家里有个男人,这五十斤的粮食,哪用得着这么吃力。
不过,明发云又想起明小丫当初在她男人家过得日子,以及明小丫这几日发生变化的精神状态,又觉得她这样也不是一件坏事。
明小丫过得浑浑噩噩,对自己被赶出游家的很多细节并不了解,反倒是明发云,知道明小丫被赶出来的一点内幕。
按照游老婆子原本的想法,自己的小儿子游全树跟明小丫离了婚,但明小丫还是得待在游家,该怎么过日子,还是怎么过日子。
但是,嫁入游家的小寡妇却是不愿意。
游全树要娶她过门可以,但前妻和与前妻所生的子女,一个都不能留在游家,要完完全全的断绝关系。
这才是导致明小丫被赶出游家的真正原因。
明发云之所以催着明小丫赶紧把立户的手续办妥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觉得如果明小丫将来有个好人家改嫁,户籍还在游家,一定会被游家人刁难。
明发云想到此处,忍不住微微嘆了一口气,决定今晚回去,再找自家老婆子叨念几句。
他看了看已经暗下来的天色,将库房和管理房的门锁好,手背在身后,慢慢悠悠地往家里走去。
……
……
铁屋村位于山岭起伏的山区,几乎找不到一段特别平坦的道路,明霞顾不得麻藤口袋隔着衣服都有点扎肉,直接将口袋抱在怀里,然后踩着并不平整的石阶,硬撑着往她们的住处走去。
村里存粮的仓库,在村中心地势较高的地方,明霞要穿过一路下坡的村子,走一大段路,才能到达居住山岭的山脚下。
然后还有长长的一大段绕山山路。
老猎户的小破屋,荒废至今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距离铁屋村主体村落太远,孤零零坐落在半山腰上,无论是出工干活还是去镇子上,都极不方便。
就像现在,铁屋村其他村户家中已经升起裊裊炊烟,准备家中晚饭,而明霞还带着三位小丫头,扛着地瓜米,奋力往山上爬。
二十五斤的重量,刚开始带着走的时候,还算能应付,但越往山上走,明霞觉得手里的重量是越来越沉重,好像那袋地瓜米,不是二十五斤,而是三十斤,四十斤……
回家的路程还未过半,明霞只感觉自己的体力在飞速流失,腿脚发软,气喘吁吁,手臂手指都酸疼厉害。
等到后半程,明霞差不多是走上四五步,就要将手里的地瓜米放在山路边上,休息片刻,再继续往前走。
为什么在生产力越落后的地区,男女地位差异越大?
这其中,男女的力量差别,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一个家庭中,拥有越多的男性劳动力,能够获取的资源越多,在社交群体中的话语权也就越大。
用铁屋村的生产力条件来看,像明小丫这样失去了婆家依靠,家中没有一位男性作为顶樑柱的可怜人,还带着三个不顶事的女娃,依靠她自己的力量,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一个问题。
在别人的眼中,明小丫未来最好的选择,是能找个养家的男人嫁了,一辈子有个依靠。但这附近的村子,姻亲来往频繁,明小丫这连生五个女儿的名声,能嫁的人家都不太行,明小丫过去之后的日子,估计比在游家还惨。<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