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龄学校的课程难度很低,几乎没有家庭作业,但他们白天的训练量不小,再加上没有太多娱乐项目,所以晚上基本都在八点前就进入梦乡。
安置好孩子,明霞拎着煤油灯去找周国红。
周国红在她自己的房间里做训练笔记。她卧室的门没有关,明霞还没敲门,周国红已经听到脚步声,转身笑着对明霞说道:
「快进来,我们好好聊一聊。」
明霞跨过门槛,吹灭煤油灯,说道:「你先写完,我等等。」
训练笔记,是周国红每天必须做的功课。主要记录三个孩子一整天训练情况以及安排第二天的训练项目。
她的笔记明霞看过。
内容非常详细。
除了近期计划之外,还有每个星期,每个月的训练,以及每一年的训练目标。
除了计划之外,在每一个训练周期结束后,周国红还会写十分具体的总结。
有数据,有表格。
提出反思,总结优势。
明霞工作的时候,也是习惯写总结记录的人。由此看到周国红的训练方式,打心里欣赏和肯定。
周国红房间的大书架上,有两排满满摆放的笔记本,全是周国红这几年记录的数据、心得、计划和总结。
除了整体记录,三个孩子都有专属的分类。
比如说二花,从第一天开始训练起,就有准确的身体各项数据记录,以及完整的训练表和训练方案。
这些数据表格都保存在专属于二花的档案中,每年归档,就放在周国红房间的书架上,随时查阅。
明霞每一次来,周国红都会给她看二花的训练档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包括大年初一,都不曾中断过。
明霞并不知道这个年代其他教练水平和执教风格如何。但至少几十年之后,电子档案十分发达的时代,一节课数百元的昂贵训练课,都找不到一位如此细緻的教练。
正是由于周国红数年如一日的细心与坚持,明霞才能一直放心将二花的未来交给她。
在明霞看来,大部分的父母,包括自己在内,对孩子的教育管理都做不到周国红这样细緻认真。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周国红细心却不刻板□□,在调整孩子们训练方式时,总会耐心平等与孩子们沟通。
她对桌球事业有着强烈热爱的心,在她的影响下,孩子们每天训练不小,但并没有对枯燥基础的训练任务产生反感厌倦。
从与二花的交谈中,明霞能感受到她对兵乓球这项运动的热情没有因为日复一日的训练减少。
在周国红的潜移默化下,这孩子曾经对桌球的兴趣有了更深层次的转化。
现在二花年龄还不大,很难去肯定这份情感有多么深刻。但明霞看到她聊起去省城比赛时遇到的每一个对手,赢得的每一场球赛时,那熠熠生辉的眼眸,就知道她对桌球运动这份喜爱越来越浓烈。
明霞也有这种感情。
她每次与友人谈起自己的私人花园建设计划时,内心总是潮涌澎湃。用她老友的一句话说,就是明霞只要一提到这事,眼里的光亮得吓人。
周国红将二花最近的训练档案交给明霞之后,也不客气,继续伏案记录数据。
她使用的本子很简陋,是京杂店里最便宜的作业本,字迹不算漂亮,但工整清晰。
明霞也不出声打扰,默默借着并不明亮的白炽灯,一页一页翻看二花的训练记录。
「好了。」周国红加快速度,把手里的笔记写完,合上本子,转身把椅子拖近明霞,说道,「白天孩子们都在,也不方便多说,现在我们好好谈一谈。」
几年相处,明霞与周国红可谓挚友,说一句肝胆之交,也不为过。
就像现在,明霞还没到来,周国红已经把明霞喝的水杯摆在书桌上,显然笃定她会进来找自己。
「说吧,」明霞端起桌子上画着双喜图的搪瓷杯,抿了一口,笑着说道,「去省城,还是去京城?」
周国红失笑,点了点头,往后一靠,活动活动颈椎,说道,「还是你了解我,那你猜个,我会把你家姑娘一起带去哪儿?」
明霞放下杯子,注视着周国红,用肯定的语气回答道:「必须是京城市。」
第149章 周国红的往事
◎钢铁般意志的周教练,心中的痛事。◎
「你怎么就那么肯定?」周国红拿起桌面上另一个搪瓷杯子, 笑眯眯地问道,「你可不知道,省队给我的待遇是很不错。」
「你要想去省队, 还用得着等到现在?」
「好吧。」周国红喝着水,笑意浓了几分, 点了点头,确定了明霞的回答,「是打算去京城了,我师父给我发了电报, 去女队任职。」
周国红的祖籍凤城县, 但是并不在凤城出生长大。这座安逸的海边小城里, 她几乎找不到一个朋友, 碰不上一个能说点心里话的人。
这里的生活, 与她成长的京城市环境相差太大了。
即便是如周国彪这样, 与周国红血缘十分相近的表哥, 日常对话也不过唠嗑几句家常。
唯一的例外, 就是明霞。
明霞每个月也就来县城一次。
每次碰面的时间不多,但两个人说话投缘, 三言两语之间,某些与其他人难以说出的纠结, 她已然心领神会。<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