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创世小说网 >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 第三十七章 吕夷简的算盘

第三十七章 吕夷简的算盘

    翌日。


    一封诏令由中书签发。


    诏,苏、湖、秀旁近州兵疏导积水,修堤,令江淮发运副使、知泰州张纶,及泰州西溪盐仓监范仲淹董(监督)之。


    遣直集贤院徐奭往之,促其役。


    王相公府。


    傍晚时分,王曾又将吕夷简叫到了家里,昨日承明殿中,官家竟然涉政,且太后也没有反对。


    这是之前从未发生过的事,必须好好商议一二。


    后院。


    还是熟悉的位置。


    “坦夫,对于昨日之事,你有何看法?”


    本来,这场谈话昨天就该进行的,但昨天晚上王曾这边有事耽搁了,所以才会推到今天。


    经过一天的思考,吕夷简回答的很是干脆。


    “官家恐有亲政之意。”


    其实,吕夷简早就看到了苗头,自打他姐夫上了那堂课之后,他便有一种预感。


    当今的官家,年纪虽小,却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


    之后,又有晏殊上书一事,此事无疑是印证了他的猜想。


    这一结果,既让他惊喜,又让他忧虑不已。


    闻言,王曾默默点了点头,他的消息要比吕夷简更灵通一些,他的看法和吕夷简是一致的。


    只是,王曾也不知道,此事到底是福,还是祸。


    最近这几个月,官家的表现虽然远超预期,但官家今年毕竟才十三岁。


    他只听说过十三岁的神童,但神童更多是文学上的天赋。


    文学和治国,完全是两回事。


    前者靠的是天赋,后者靠的是积累,性质截然不同。


    因此,王曾不是很赞同官家直接亲政。


    若是时间往后再推两到三年,他肯定会支持。


    “唉。”


    沉默半晌,王曾微微一叹。


    多事之秋啊。


    内有太后专政,外有丁谓等奸党,如今官家又欲亲政,这时局,简直是一团乱麻。


    “王相,可是另有高见?”


    和王曾不同,吕夷简是支持官家尽快亲政的。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他已经权知开封府,下一步便是出将入相。


    但一个萝卜一个坑,上面的位置就那么多,如果时局没有大的变化,他不知道还要熬上多久。


    尽管他今年才四十多岁,还等得起,可权力这东西,谁不希望要的更多,来的更快?


    王曾缓缓道:“官家实有圣君之相,然尚在幼冲之年,若是亲政,对于国朝而言,只怕是福祸难料。”


    “王相所言,确实入木三分。”


    吕夷简斟酌片刻道:“坦夫亦是赞同,不过,如若继续维持现状,亦不可取也。”


    “何所言?”


    王曾眼中闪过一丝意外,这样的回答,和他预想中的可有些不太一样。


    在他的印象中,吕夷简向来是那种老成持国的人。


    吕夷简坦言道:“宫中之事,坦夫亦有所闻,官家平时里看到的札子,皆是过去之政。”


    “且,太后诏我等议政,亦是将官家摒除在外。”


    “如此一来,对于官家的成长,却是大有所害。”


    今日的吕夷简也算是豁出去了,虽然眼下只有他和王曾两人,但这等话若是传到太后耳中,绝对是大不逆之言。


    只是,他也很清楚,以王曾的性格,极大概率不会支持官家尽快亲政。


    所以,吕夷简思虑再三,觉得有必要冒点险。


    风险和收益并存,官家想要亲政,仅凭他一人,绝对是独木难支。


    王曾的支持,很重要!


    身为北方士人的领头人之一,如果能获得王曾的支持,也就意味着北方士人的支持。


    虽然北方士人暂时受到了打压,但北方士人集体仍然是一股庞大的力量。


    有王曾的支持,吕夷简再动用吕家的关系,推动官家亲政一事,大有可为!


    另一边,听到吕夷简的逆言,王曾沉默许久。


    他在分析吕夷简的意图。


    事出反常即为妖!


    素来稳重的吕夷简,今天竟然说出了这等‘大逆不道’的言论,必然有其深意。


    吕夷简是想取‘从龙之功’啊。


    这一点,并不难猜,官家如今虽然是名义上的天下之主,但如今的情况像极了东汉故事。


    吕后听政之际,天子亦是幼冲之年,朝堂内外皆有吕后一言而决。


    所以,用‘从龙之功’来形容,很贴切。


    自古以来,从龙之臣,出将入相只是寻常,吕夷简出自东来吕氏,系出名门,他的叔叔更是位列宰辅。


    (ps:吕蒙正和吕夷简虽然是出自同一个吕氏,但自吕蒙正和吕蒙亨,也就是吕夷简父亲那一辈,双方便分家了【有点忘了,也有可能是吕龟图,吕龟祥祖父那一代分的家】,一个在洛阳,一个在东来,不过,分家不久,他们的关系仍旧很是亲密)


    有此出身,吕夷简想要更进一步,实属正常。


    王曾担心的不是吕夷简的野心,而是担心官家能否担得起天下之重。


    一个国家的担子,重若千钧,一个孩子真的能扛得住吗?


    ‘罢了。’


    思虑片刻,王曾心中有了主意。


    “坦夫所言,确是谋国之言,官家确应多多参与听政之务。”


    听到这话,吕夷简顿时心中大定。


    此计,成了!


    不过,促成听政之事,他还需要仔细筹谋一番。


    做事得讲究方法。


    如果由他直接上言,等待他的只怕不是扶摇直上,而是贬黜出京。


    太后显然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且此时太后又手握先帝遗诏,占据着大义。


    所以,这事只能从长计议。


    先找一人上书,行那投石问路之举。


    ……


    ……


    ……


    福宁殿。


    李杰并不知道王曾府中发生的事,虽然皇城司被他掌握了一部分,但像王曾这样的高官,即便是皇城司想查,也不是容易的事。


    现在的他,正在看张纶,准确来说是范仲淹之前呈上来的札子。


    天禧末年,泰州那边海侵现象严重,海水倒灌,淹没了大量的良田,因此方有了这份札子。


    半晌,李杰放下了札子,然后走到窗边,向着南方的天空看了一眼。


    他很希望尽快在朝堂上看到这位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臣典范。


    调范仲淹去苏州治水,想必他对这份差事应该会很满意。


    毕竟,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穿越明朝当皇帝 重生之极品皇帝 超级丧尸工厂 繁花落尽时,吻你 霸道总裁引妻入怀 遮天魔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