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单独奏对
咚咚咚!
战鼓忽然在远方响起。
城墙上的大明士兵听见后,顿时惊慌失措。
“糟了!闯贼要攻城了!”
“兄弟们,赶紧放箭!”
“我的火枪呢?去哪儿了?”
“操,我的三眼铳不见了。”
……
朱由检眉头微皱,抬头望去,视线最远的地方忽然飘起漫天的烟尘。
紧接着,一条黑线映入眼帘。
好快!
都不休息一会吗?
还是真以为能靠骑兵就攻下这座雄城?
朱由检看着视线之内,不断出现的闯贼士兵,一脸惊讶。
“陛下,反贼即将大举进攻,还请陛下迅速乘坐海船南下!”天津巡抚冯元彪一脸焦急之色。
按照崇祯皇帝的原计划,如果能离开京城,就计划乘坐海船直达南京。
冯元彪也按照圣旨,早就准备好了海船。
此时,朱由检当然不可能抛弃大军独自离开。
就城头上的这些士兵,只要没有得力干将主持,说不定会立马弃城而逃。
“将士们不必惊慌,天津城有三丈之高,闯贼都没有攻城器械,难道还能飞上来吗?”
听见皇帝的安慰之语,天津城内的守军却不买账,反而缩头缩脑的小声议论起来。
“皇上说得倒是轻松,反正他也不会亲自上阵。”
“对啊,我听说京城的城墙足足五六丈高,还不是被反贼攻破了!”
“打造攻城器械多简单啊,只需要一两天就行了。”
……
狗东西,居然敢非议万岁爷?
王承恩听见这些大不敬之言,心头大怒,对着天津总兵王德胜骂道:“瞧瞧你带的都是什么兵?居然敢非议圣上?咱家看你是不想要脑袋了吧?”
王德胜神色尴尬,解释道:“都是一些乡野出身的傻小子,没有见识过陛下的天威,末将下来一定会狠狠收拾他们。”
“哼!”
王承恩一声冷笑,双眼微眯,显然是在暗中盘算什么事情。
朱由检拍了拍王承恩的肩膀,示意他不要再说。
王德胜见此,也暗松了一口气,朝着朱由检躬身说道:“末将早已准备好了酒宴,请陛下移步,先休整一番。”
“晚点再说!”
朱由检抬头,天色已经快暗下来了。
闯贼这会儿要是不攻城,那么就要等到明天早上才会攻城。
王德胜再次劝道:“末将判断,今日闯贼定然不会攻城,陛下可以放心休息。”
“休息也得等晚上再说!”
朱由检轻轻挥了挥手,再次看向城外。
闯军果然没有立刻攻城,而是停在了两里之外,就地扎营。
李自成现在赖在天津不走,看样子是不攻破天津就不会罢休。
兴许战事不利,还会从京城调集人马过来。
这样发展下去,已经和历史完全不同了。
那山海关怎么办呢?
李自成不主动去进攻,肯定会以劝降为主。
也不知道吴三桂到底会投向哪边?
唉!
反正吴三桂是不可能继续当大明的忠臣了。
朱由检晃了晃脑袋,暂时抛开了对未来局势的猜测,右手握紧刀柄,转头看向高第,说道:“高第,你和刘文炳、卫时春、冯永固一起去安排好关宁铁骑吃喝休息事宜。”
“末将遵命!”
高第一脸的不情愿,但还是带着皇帝吩咐的三人一同离去了。
朱由检看着四人远去的背影,右手缓缓松开刀柄。
刚刚高第要是有一丝怨言,长刀就会立刻脱壳而出。
现在脱离了危险,朱由检腾出手了,自然会慢慢消除此人对关宁铁骑的影响。
“陛下,酒宴早已备好。还请陛下移步,以防菜凉了。”
朱由检看着再次恳求的王德胜,为了不伤他一片殷切之心,只能答应道:“行吧,朕早就饿了。诸位也好几天没吃过一顿好饭了,咱们一边吃一边谈。”
一刻钟后,一行人来到总兵府。
还没靠近,朱由检就感到了一股肃杀之意。
想着这是统兵大将的住所,也就没有放在心上,直接迈着大步,向前而去。
王德胜见此,眼角闪过一丝得意,紧跟着走了进去。
王承恩见他如此得意,心中大恨,暗暗发誓:一定要找个机会进谗言,把此人杀了。
李若琏锦衣卫指挥同知,立刻就察觉到了气氛不对,加快脚步了追上了朱由检,说道:“陛下慢点,微臣有事禀告!”
“有什么事?”
朱由检左脚踏在门槛上,十分随意地问道。
王德胜见此,心头提到了嗓子眼,目光四散,仿佛在找什么东西。
李若琏躬着腰,深埋着头,轻轻说道:“此事机密,微臣请单独奏对。”
“那你们就先进去吧!朕和李若琏聊会再进来。”
说完,朱由检就让开了大门,走到一旁的墙角处。
以范景文为首的大臣,还以为李若琏又要攻讦某人了,全都怒视着他。
王承恩也是一脸恼怒之色。
以前,崇祯皇帝有任何事都不会避过他这个贴身太监。
李若琏却完全不管这些杀人的目光,反而低头紧跟着走到墙角。
“陛下,此宴很可能是鸿门宴啊!”
“什么情况,可有实据?你给朕说清楚。”
对于李若琏的忠心,朱由检没有丝毫怀疑。
他还想着是不是李若琏搞错了。
毕竟城墙上那么多士兵的表现做不了假,总兵王德胜应该没有造反才对。
“微臣没有实据,只是感觉这里气氛不对!”
李若琏说话的声音都在颤抖,毕竟这完全是他的猜测。
要是猜错了,皇帝杀错了人,引起了兵乱,那他可就成了大明朝的罪人了。
“只是猜测吗?”
朱由检目光扫向四周,寻找是否有异常之处。
看了一圈,都没发现有不对的地方,只看见王德胜一脸憨厚的站在大门前等待。
“总兵王德胜今日是否有异常之处?天津城门的锦衣卫是否有禀告?”
朱由检并没有急于下结论,想要综合情报分析后再作考虑。
李若琏回答道:“从臣等到了天津之后,王德胜就一直抱病不见。直到昨日收到陛下要驾临天津的消息后,他才病好,主动找到我们张罗着要迎接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