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好酒
爽!
温酒入喉,怎一个爽字了得?
朱由检只觉得浑身都舒坦了。
穿越而来,都已经有大半个月的时间了,这还是他第一次饮酒。
不一会,摆在桌案上的马肉都少了两斤,旁边的酒壶也空了。
“给朕再拿酒来!”
足足一斤白酒下肚,朱由检也到了微醺状态。
此刻的他,丝毫没有皇帝的形象,看起来就像是如同武松一般的豪侠。
王承恩立刻又端上来两壶酒,朱由检直接拿起酒壶就朝着嘴里猛灌。
就在这几息的时间,又是一壶酒下肚。
“嗝……”
朱由检忍不住打起了饱嗝。
这时,他才再次看向台下的众位大臣,以及各军主将。
酒至微醺,纵然是一直端正首辅架子的范景文,也开始了放浪形骸,不停地找着身边之人拼酒。
大臣之中,最为洒脱之人,是兵部尚书王佳彦。
他好似忘了自己进士的身份,居然端着酒壶走到了对面的武将的座位边上。
他环抱着罗虎的肩膀,两人窃窃私语,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
大臣之中,最为拘谨的人,却是刑部尚书孟兆祥。
兴许是因为独子已经牺牲了的原因,此刻的他,一人拿起酒杯,缓缓独酌。
朱由检见此,朝后方略微招手。
王承恩立刻走上来,问道:“万岁爷,有何事吩咐?”
朱由检指着孟兆祥低声说道:“你安排两个年轻貌美的犯人家属,今晚送到孟尚书的房中。”
王承恩瞧了一眼孟兆祥,低声说道:“孟大人的事,奴婢也听说了!陛下放心,奴婢一定会安排妥当,挑两个大屁股会生养的女人。”
朱由检微微点头,再次转头看向稍微远处的普通士兵。
那里更是热闹,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以及淫词秽语。
一群男人扎堆喝酒,说这些也能理解。
朱由检不以为意,继续看向远方。
在扫视一圈之后,总感觉有什么不对,但在沉思片刻后,他却也找不到不对的地方。
朱由检无奈,只能拿起酒壶,再次满饮一口。
“爽!”
朱由检大呼一声,只感觉到自己头有点晕了,再次看向远处的士兵。
终于,他发现了不对的地方。
那就是那些普通士兵,没有任何一人有醉酒的迹象。
要知道,他这穿越者的身体,在喝了两斤白酒之后,都会头晕。
这些普通士兵,吃吃喝喝这么久,不可能所有人都能保持住清醒的头脑。
难道……
朱由检怀揣着疑惑,大步走下高台,来到一处普通士兵聚集之地,从一个士兵手中抢过水壶,就倒入嘴中。
“陛下……这是……”士兵见到皇帝来到身前,顿时就吓得一个哆嗦。
朱由检双眼全是怒意,看向正在觥筹交错的大臣,喝问道:“范景文,朕不是让你准备酒吗?怎么士兵的壶中全是水?”
此刻的他,已然怒极,丝毫没有给范景文面子,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接开口斥责。
范景文闻言,吓得打了一个哆嗦,急忙开口解释道:“陛下,天津城这么小,哪里能找到足够三万人饮用的酒啊?”
朱由检喝问道:“那你为何不提前禀告于朕?”
倪元璐站起身解释道:“陛下不要怪范大人,他之前是想要禀告来着,是臣阻止了他。”
朱由检闻言,用力呼出一口气,稍微冷静了一点后,也想明白了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只见他转身走到一处锅边,也不管锅里是否还有肉,直接就将手中的酒壶倾倒,把酒全部都倒入了锅中。
“把所有的酒都搬出来,分别倒入所有锅中!”朱由检朝着王承恩下令道。
王承恩不敢怠慢,立刻招呼着新招募的小太监,去库房中搬运酒坛。
校场内的所有人,瞧着正在往锅中倒酒的小太监,都面露疑惑之色。
可在见到怒气冲冲的皇帝后,都不敢开口询问。
一刻钟之后,等到所有锅中都倒入了美酒之后,朱由检才运足力气大喊道:“诸位将士,今日受条件所限,你们都没能喝上朕承诺的美酒,但朕却在和大臣们独饮美酒,朕知道了以后,心中十分难安。
诸位都曾为朕抛头颅、洒热血,朕怎么好意思独饮?
现在,朕将库存的所有美酒都倒入了锅中,只求和将士们同甘共苦!”
说罢,朱由检拿起锅边的勺子,舀起满满一勺汤汁,一饮而尽。
“好酒!”
朱由检举起汤勺,仰天高呼道:“让朕醉了的不是酒,而是诸位将士们的一腔热血啊!”
不管这番表演是作秀也好,真情也罢,反正在场的三万将士,无不心生感动,恨不得立刻拿出刀剑,和敌人拼命。
“陛下,这酒真好喝!”周定坤走到最近的一处锅边,也有样学样,满满喝了一勺子汤。
“酒不醉人人自醉,让本将醉了的是陛下的深情厚谊,还有将士们忠君报国的拳拳之心啊!”罗虎同样大口喝了一碗汤汁,大声赞叹道。
高文采、卫时春、冯永固三位将军同样如此,在饮了一口汤汁后,各自发表着感叹。
此刻,士兵们早已涌到了锅边,争抢着勺子,想要先饮上一口,尝尝锅里面的汤汁是否像陛下、以及三位将军所说的那样好喝。
兴许是受此气氛感染,先饮过的士兵直呼自己喝了千年佳酿,尝到了人间美味。
“好喝!”
“陛下都说好喝,肯定好喝!”
“喝了这碗酒,我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气,仿佛能再和鞑子战上三百回合。”
“鞑子算什么?喝了这碗酒,我都感觉自己像是要升天了。”
……
士兵口中的话,越说越离谱。
但朱由检却知道,这是士兵心中的真实感受。
其实,在古代让士兵效命非常容易,那就是让其感受到重视。
不管是同吃同住,还是在战后探视伤病患者,都只是让士兵感受到重视的手段。
士为知己者死!
这句话可不是文人胡诌出来的,而是有具体出处。
在春秋时期,豫让就因为主公智伯瑶被杀,头颅被赵襄子做成酒器使用,而伏桥如厕、吞炭漆身多次行刺赵襄子,最后自刎而死。
自古以来,就有不少义士为了报答主君的知遇之恩,选择慷慨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