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扶桑国建交的消息,明霞是从周国红家里的日报上看到的。她没想到,凤城县这座地图上十分不起眼的小城,在这个年代就已经与国外的接触。
不过,转念一想,凤城县虽然位于国家版图角落,北面山峦众多,与内陆城市沟通不便,但正是因为这种局限,许多民众将发展的目光看向海外。
在封闭之前,上百年来,就有源源不断的人漂洋过海,跑到其他国家谋生。
在多年之后,一些事业有成的人回到家乡,就是华侨。
根据明霞对这个区域的了解,有些海边的村镇,以后会形成有名的华侨村。
所以,凤城县在建交后,这么短的时间内迎来某国商人的少量订单,也不以为奇。
周师傅告诉明霞,扶桑国的商人第一次给竹编厂下单,是一批竹剑。
那是前几个月的事情了。
后来又下了几次订单,要求竹编的花篮,据说是搞什么插花使用。
前两个订单是省城派人下来运的,最近的一批,是委託木材厂的车子运出去的。
比起以往零零碎碎的竹制品,国外的订单给的价格高,要的数量大,着实让竹编厂多了一大笔的收入。
明霞大约也没想到,平日里看着严肃不爱说话的周师傅,其实是个话唠子。
这一聊,又是大半个小时,因为说得太详细,明霞也从周师傅这里听说了近期那位下订单的商人,可能会再来一次凤城县,考察情况的消息。
明霞在周师傅讲述的过程中,不断消化她所得到的信息,经过不断斟酌,终于在他停下说话的时候,尝试着问道:「那个扶桑国的人,只订购竹剑和竹篮吗?有没有订其他的?」
周师傅摇了摇头,哂笑一声,说道:「咱们那竹蓆竹凳他们也看不上,好像说来说去就这两样,当时送了不少样品上去,就挑了一个竹篮,那个竹剑还是他们拿了样品让我们做的。」
自从大花喜欢竹编手艺开始,明霞在虚拟网络平台上订了不少的相关资料,也用了不少时间钻研。
从一个设计师的角度考虑,她觉得竹编制品的可塑性非常强,远远不止简单的竹凳,竹床,竹簸箕之类常见的用品。
外国商人没有看上,主要还是产品设计的理念不符合他们的定位,如果有合适的东西,能打开国外消费者市场,相信那些商人是愿意收购的。
「周师傅,你看大花设计的这个背包怎么样?」明霞将几个竹编背包在桌子上摆好,表情郑重地问道。
第155章 凤城县城区
◎凤城县哪里适合定居?◎
周师傅只觉得这个背包设计的精巧, 背在身上也方便,料想会受到小孩和年轻人的喜欢,却没有考虑到更多方面。
此时, 明霞一问,他脑中一怔, 目光不由地落在这背包上,更仔细地打量起来。
皱着眉头看了一会儿,周师傅觉得没有把握,摇摇脑袋, 不太肯定地说道:「这玩意做工太费时了, 熟练的女工, 一两天才能做一个, 卖不上价钱, 而起竹篾噼的细, 要的数量多, 比花篮费神多了, 不划算。」
这个道理明霞明白,她立刻说道:「既然花费的时间多, 自然就要卖得贵一点,百货公司的双肩包十五块钱一个, 还没这个好看呢!」
周师傅被明霞的话吓了一大跳,他忍不住打了一个激灵, 吃惊地望着明霞, 脱口而出道:「这哪能比得了, 那可是海市那边来的时兴货, 咱们这竹子编的玩意, 不能比。」
周师傅在竹篾编织上的能力很强, 但是眼光却跟明霞无法相比。
她知道,在这个时代,即使有像铁屋村这样还过着传统耕织生活的偏僻山村,但在西方资本主义强国中,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
在周师傅觉得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儿,也许放到国外的市场上,会成为受人欢迎的抢手货。
这也是如今这一时期,国家大量出口手工艺品的重要原因。
苏绣,蜀绣,景泰蓝,脱胎漆器……
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在这个时代往往肩负着从国外换取外汇的重要使命。
「周师傅,我记得去年的日报提到过,扶桑国的商人去参观景泰蓝的生产,还下了很多订单,这些漂亮的艺术品,在国外还是很受欢迎的。我们这个竹编背包虽然不像那些艺术品那么稀罕珍贵,但价格不高,说不定他们就挺看中呢?」
明霞一说,周师傅似乎想到了什么,怔怔得看着窗外,思考许久,才缓缓点了点头,对明霞和大花说道:「对的,我师父亲手做的屏风在省城的富贵人手里也是抢手的物件。」
「我师父当年跟我说过,他的手艺还不是最厉害,做竹丝最厉害应该是蜀地那边龚家的人,他们的竹丝扇,当年是给皇帝太后用的,七八个月才能做一把扇子呢!」
大花一听这里面的说法,顿时眼睛一亮。她对外国商人的事情并不太感兴趣,倒是周师傅一谈起竹丝的加工话题,一下子提起精神了。
「师父,什么扇子这么厉害,七八个月才做一把?」
「你看我噼得竹丝细吧?」周师傅没有回答大花的问题,而是反问说道。
「细,我一根能抵你五根呢!」大花挠了挠头,很推崇地说道。
「那你知道蜀地龚家的竹丝有多细吗?」周师傅继续问道。<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