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老实地摇了摇头。
明霞倒是知道,她上辈子看过纪录片呢!她没想到,这个世界里,也有一个制作竹丝扇的龚家,说不定人都是同样的人呢!
「他们制作竹扇最普通的一根竹丝,都只有我这十分之一粗细。」周师傅佩服地感嘆道。
「啊?」大花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周师傅,惊嘆一声,脑子里已经在想像周师傅所说的那样的竹丝,到底有多细了。
「那做物件得多耗神呀,手都捏不起来。」大花苦恼地想了想,捏着自己的头发丝,想像着自己如果要编织这种竹丝,该有多费劲。
「傻丫头,那么细,哪能用手,都是用细针和镊子挑呢!所以一把扇子要做七八个月。」
一把扇子要用两千根的竹丝,把竹丝噼出来,就要耗费不知道多少功夫。
看过纪录片的明霞在心里默默补充。
「这话说多了,天色也不早了,」周师傅看了一眼窗户外的天空,咳了咳嗓子,说道,「你这几个书包先留在我这里,过阵子,那人来的时候,我试试看能不能递上去。」
明霞说的话有点打动了周师傅,也或许因为他心里也希望自己师父传给他的老手艺能重新有用武之地,他应下这件事情。
有周师傅这句话,这件事总算有一个渠道。
明霞尽量劝说凤城县竹编厂争取更多的国外订单,将它的产品从较为粗糙的简单竹篮,发展成更精緻细腻的竹编背包,是希望大花能从竹编厂的机会总中,拥有更多展现技巧能力的机会。
虽然周师傅允诺了名额,但明霞并不愿意大花来竹编厂做一个技术含量较低的编织女工。
只有竹编厂接到更有难度的竹工艺订单,才会需要更多技术高的篾工,才有机会跟竹编厂协商,让大花既能够兼顾学业,又能让自己的喜好有所发挥。
如果按照竹编厂目前的情况,订单的加工相对简单,竹编厂并不渴望技艺更高的工匠,别说是大花,就连老匠人周师傅都没有发挥的空间。
如果大花编织的背包被国外的商人看中,那大花的手艺,就比现在重要多了。
明霞努力去推动这件事情,并觉得它大有可为的原因,来源与她上辈子接触到的一位老阿姨。
这位老阿姨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在社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办了一个毛线编织爱好者基地,专门教人如何进行毛线编织。
明霞与这位健谈的老阿姨聊过。当初,这位老阿姨家境不算富裕,是在八十年代后期,接到了一个朋友的委託,专门给国外的客户打毛衣。
衣服的款式和原料毛线都是对方提供,老阿姨只要根据设计,把毛衣手工制作出来,根据成品的复杂程度,一件就能拿到一百元到两百元不等的手工费用。
精緻的手工,在如今还是很能卖的得上价钱的。
当初那个老阿姨,就是既有渠道,又有能力,才仅仅靠着织毛衣,攒了比工资多了四五倍的收入,在城市里买了好几套房子。
周师傅保证自己会将大花的竹编背包给来访的外商看后,觉得这件事情就告一段落,不想多谈。
他从最角落的柜子里,翻出一个小布包,然后小心翼翼地从布包里取出一根看起来极细的银针。
「明兰,你自己过来看看,我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这就是我们常用破竹丝的针。你现在认真看,我教你破竹丝的要点。」
周师傅说完,抬头看了明霞一眼。
明霞愣了一下,周师傅眉头微微皱起,才反应过来,立刻说道:「大花,你好好听课,娘在屋子外面等你。」
她差点忘记了,在工匠技艺方面,师徒传承是极为重要的。周师傅给大花讲解演示独门的手艺,她就算是大花她娘,也是一个外人,不能旁听偷师。
竹编厂的办公室有玻璃窗,明霞站在玻璃窗旁边,可以看见周师傅演示和讲解的动作,大花表情专注,极为认真地在吸收周师傅讲解的内容,但是听不清他在说什么。
大约二十分钟左右,他们才结束对话,大花撇过脑袋,朝着明霞招了招手。
明霞一笑,推门而入。
周师傅略有歉意地说道:「虽然现在这门手艺也没人看得上,但到底是师父传下来的,也就是一些技巧……」
「理解理解,」明霞明白周师傅尚未说出口的话的内涵,立刻点头说道,「这以前是吃饭的手艺,周师傅愿意指导大花,我已经非常感谢了。」
大花有天赋,但周师傅和他所传承下来的手艺经验,可以帮助她少走许多弯路,更快地提高技艺。
将几个竹编背包留在竹编厂,明霞带着大花回到周国红的老房子。
一个多月没人居住,房屋的院子里长出了嫩绿的野草,走廊和屋内都落下了灰尘。
说好了帮助周国红照料和打理屋子,明霞自然不会失言,放下东西,立刻拿起扫帚,清理土尘和院子里的落叶。
大花也熟门熟路地找出水桶和抹布,清洁各处的卫生。
两个人做事都极为麻利,天色还未完全黑,她们就将屋子大致清扫一遍。
周国红他们不在,明霞也没心思多花时间做饭。她先前跑邮局的时候,顺便买了六个芝麻饼,和半斤鱼丸,此时煮一锅鱼丸汤,配光饼光饼当主粮,两个人可以吃得很饱。<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