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夫罗觉得弟弟呼厨泉说得挺有道理的。先找李利要好处。拿到好处,得到补充的族人回了血,见势不妙可以随时拍马就跑。并州地形他们熟悉,又基本上都是骑兵。怕什么。
第二天,於夫罗请了贾逵来,这一次,态度要好多了。毕竟未来一段时间,河东以及李利,就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了。两边把条件谈得差不多了,贾逵就在於夫罗的殷切目光中离开了。
李利得到贾逵的汇报,这边就开始准备了。贾诩来问李利:“惠民,如此大事,要不要通知长安?”
李利神色凝重,最后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又无比坚定:“不了,夺下上党,再报长安吧。”
这么大的动静,长安那边耳目无数,不通知长安,不代表长安那边不知道。现在贾诩就能想到,事发之后长安那边的愤怒。
但贾诩亦能体会到李利要脱离李傕和长安朝廷,单独发展的强烈意愿。这一步成功跨了出去,李利虽然还不能与凉州体系彻底分割,但他前面的风景,就真的是大大的不同了。所以,李利的这一次军事行动,贾诩也是从心底里表示赞同的。
这一次,李利调集了五千精锐,然后留贾诩、张辽守家,李利自己带着徐晃、卫觊一道出征。按理来说,张辽自己就是并州人,带张辽出去,其实更好。但李利非得留并州人张辽在河东,带河东人徐晃征伐并州。这就是李利的微妙心思了。
人性不能随意揣摩,人心也不值得考验。有良好的制度,以及必要的提防手段,这才是大家能够在一起走得长远的基础。真的什么都放任,那就是极度不负责任的害人害己。
李利准备兵分两路,一路是让於夫罗先行出兵进入上党,攻打上党郡南部地区。然后他自己再带着兵马自西边进入上党。
这会翻越山区,对于其他人来说,是个艰巨的挑战。但对于於夫罗来说,却是很简单。在得到河东的一批干粮后,於夫罗就去找黑山军要了一批向导过来。然后开始了翻山越岭的征程。
高干在晋阳城,正踌躇满志的准备集中力量,驱逐胡人,收复西河和雁门。彻底把并州和冀州连为一体。从而实现袁绍的战略目标,让并州成为冀州的大后方和未来攻略关、凉的桥头堡。
并州这步棋要是走得好,未来并州骑就能居高临下,以席卷之势,从晋地直冲司隶。一举收复关凉,从而让袁绍彻底成为北方霸主。
刚开始,其实袁绍都做得不错。但历史上,自从他拒绝西迎天子大驾之后,很多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
袁绍打败了公孙瓒,幽、并、青、冀四州尽在他手。眼看着关、凉也不行了,那里皇帝都待不下去,要仓皇出逃。可是那会的袁绍他就莫名膨胀了。觉得这天下,他已经有资格不理睬刘汉的皇帝了。刚好这个皇帝,是他的老仇人董卓立的,他向来是看不顺眼。
结果,却被只有一州之地的曹操给捡了个便宜。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麾下人马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广。袁绍越想越不对,于是两个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彻底翻脸了。两家开打之前,谁都不觉得曹操会赢。结果打完之后,天下人都惊呆了。曹操竟然掀翻了袁绍,完成了蛇吞象的壮举……
现在袁绍的头号战略目标,还是要先对付幽州的第一号铁头大侠公孙瓒。自从刘虞死了,公孙瓒独霸幽州之后,公孙瓒就与袁绍彻底不死不休了。有从弟公孙越死在袁绍手下的原因,也有觊觎冀、青两州肥肉的原因。
公孙瓒以军事起家,打遍幽州无敌手,刘虞死了,他更是没人控制。野心自然大增。幽州苦寒,而青州又无主,公孙瓒连幽州牧刘虞都不放在眼里,他又怎么会把袁绍任命的青州刺史给放在眼里。袁绍任命一个,公孙瓒自己也任命一个。来啊,反正都不是朝廷的正经任命,谁怕谁。想要青州,那就凭真本事来抢呗。
袁绍要拿到青州,就要彻底击败公孙瓒;公孙瓒要拿到青州,就要彻底击败袁绍。要这事成了,他们不但能拿到青州,还能拿到彼此的地盘。何乐而不为?
也正是这种情况之下,袁绍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青、幽两州这里,有意无意,却是把并州给忽略掉了。在袁绍眼里,咄咄逼人的公孙瓒才是头号大敌。而关、凉那里,毫无进取之心的凉州军阀们,又有什么好怕的。就让他们在那里自相残杀好了。等腾出手来,再收拾他们也不迟。
结果就是这么一疏忽。并州就出事了。任谁也没想得出,凉州出了个李利,做事天马行空,从不按套路出牌。关、凉安安静静的,岁月一片静好。李利就突然对并州出兵了。
当然,最开始,大家都没有想到李利身上。因为替李利打头阵的,是匈奴人於夫罗。刚开始高干在晋阳接到消息,说南匈奴部出现在上党,并分兵劫掠的时候。高干是不怎么放在心上的。
他只以为是於夫罗穷疯了,然后来他的地盘打秋风。高干冷笑一声,就把对北用兵的打算给放下了。他准备调集重兵,围剿於夫罗。给这个屡次给冀州制造麻烦、混乱的家伙一个深刻的教训。
并州大军集结,然后掉头南下。谁曾想於夫罗全民皆骑兵,神出鬼没,今天在这里出现,明天又在那里出现。
并州军屡次扑空之后,高干也知道,这样搞下去不是办法。南匈奴游骑乃是天性。但并州军要是跟在匈奴人后面一直吃灰的话,没多久就会被拖垮。
于是高干就改变了策略。将步卒分在各处关隘防守。再让并州骑兵集结,全力去追匈奴骑兵。这样以骑对骑,速度就快多了。
而且并州骑兵可以本地作战,随处可以补给。但匈奴骑就没有这么容易了。上党地区的官民发动起来之后,处处都是耳目。匈奴人的处境,开始危险了。